一、前言 首屆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11月26日在北京舉行,主題是「兩岸合作創新,工業共贏發展」,主軸為兩岸在智慧製造及綠色製造的發展合作,兩岸共有產官學研界代表約300人出席。 會中,全國工業總會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,共同簽署「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」。這次論壇由我方經濟部次長沈榮津,以及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,擔任論壇共同召集人,凸顯「民間主辦,政府參與」的特色,議題則集中於「智慧製造」與「綠色製造」領域,探討雙方可能的跨產業合作模式,具有共同因應全球工業4.0發展浪潮的意義。 二、論壇重點與成果 首屆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由工業技術研究院,以及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主辦,該論壇特殊之處在於跳脫以往產業與產業對接的合作模式,希望搭建兩岸跨產業之定期交流平臺,推動兩岸產業鏈在跨領域及應用面合作,在應用領域下交流各自關注之產業鏈配套、應用建構、標準體系等構面,並從中發掘合作可能,以降低兩岸未來新一波競爭風險,帶動彼此產業價值提昇、強化國際競爭力與新興市場開拓。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論壇上表示,兩岸工業合作根基牢固,產業合作日益緊密,合作規模不斷擴大、水準不斷提升,形成了產業論壇、試點合作、搭橋活動以及試驗區等多種合作模式。合作水準不斷提高,創造了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。大陸工業門類齊全,體系完整。尤其是近年來,總體規模大幅提升,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,工業產出量已居世界第一,部分關鍵領域技術水準位居世界前列。今年大陸發佈《中國製造2025》,提出建設製造強國的“三步走”戰略,以創新發展為主題,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,以綠色製造為重要環節,力促經濟提質增效,推進製造業由大變強。 辛國斌建議,雙方應進一步深化兩岸工業領域創新合作,加強政策溝通協調,深化產業鏈構建互動,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取得新突破,共同開發協力廠商市場。兩岸產業界要攜手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,以及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和重大挑戰,務實合作,開拓創新,提升兩岸工業發展水準和核心能力,共同向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邁進。 我方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,兩岸產業交流環境正在快速變化,製造業重新受到全球重視。面對全球工業升級風潮與智慧製造商機,兩岸不約而同地啟動了產業轉型升級的《中國製造2025》和“生產力4.0”新戰略。在全球工業升級的浪潮下,兩岸進一步加強合作非常必要。面對工業升級的挑戰,兩岸都應該有突破性的思維。建議雙方在政策層面上交流協調、創新合作,推動兩岸工業升級。 在「智慧製造分論壇」上,與會專家提出兩岸可透過共同協商,聚焦特定應用領域為初期合作標的,由於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,將影響兩岸智慧製造的發展路徑,雙方應選定優先推動項目,利用現有平臺強化標準合作。 在「綠色製造分論壇」上,與會專家提出兩岸可針對工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,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解決。如倚重台灣在節能技術、工業廢水處理、電子廢棄物處理的經驗,在工廠廢氣治理上,兩岸就材料、防治設備、監控、生產流程改造等一連串措施,整合雙方技術特點共同解決。在市場准入上,建立兩岸共同的綠色標準及認證機制,成為綠色夥伴。 同時,與會專家建議:兩岸在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領域,可藉由平臺與試點共同發展解決方案,透過實驗場域擴大應用規模,進而共同開拓國際市場。雙方可前瞻幾個未來有機會的領域,以應用創新為主軸,建立跨產業參與的主題式聯盟,促成台灣基礎技術與中國大陸應用端的企業對話,打造兩岸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;並選定在特定區域內累積應用實績,進一步共同競逐全球市場。 最後,在全國工業總會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,共同簽署的「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」中,雙方確定在以下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: 1.推動開展兩岸工業企業以合作促進兩岸工業轉型升級發展、共同開拓海外市場,並探討協同創新與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。初步圍繞《中國製造2025》、“生產力4.0”重點領域開展合作。 2.推動兩岸工業界建立日常聯繫機制,搭建兩岸工業領域常態化交流平臺,促進工業界開展廣泛交流。 3.推動有關部門協調完善產業合作的發展環境,解決兩岸工業企業到對方投資與營運面臨的問題,強化兩岸產業政策協調。 在合作方式上,雙方同意推動舉辦“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”,每年在大陸和臺灣輪流舉辦。雙方各自成立工作小組,具體負責上述領域的合作事宜。 三、對兩岸產業合作的意涵 就這次會議觀察,論壇設立「智慧製造發展合作」與「綠色製造發展合作」兩個分論壇,與會代表圍繞機器人、3D列印、智慧裝備和產品、智慧化生產服務,以及科技環保、工業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、綠色能源、綠色裝備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,進行研討合作,顯示兩岸政府都已體會到全球製造業「再工業化」,以及「第四波工業革命」對各自產業的衝擊。尤其兩岸當前都面對製造業附加價值偏低的困境,以蘋果iPhone手機為例,雖然台灣和大陸供應的組件占蘋果手機近半,且都在大陸製造,但多數屬於組裝加工,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零組件則由日、韓企業供應,使得iPhone利潤中,日、韓供應商分別獲得4.7%和2.4%的占比,房屋貸款大陸靠著勞力投入只占1.8%,台灣只占0.5%,顯示兩岸都需要努力投入轉型升級。 近幾年美國實施先進製造夥伴計畫(AMP)帶動製造業成長,日本也積極發展智慧科技,強化工業基礎技術提升製造業競爭優勢,德國政府則推動「工業4.0」強化資訊科技在製造業的應用。韓國更決定至2020年前投入5兆6千億韓元,並集中政府資源扶植智慧型機器人、智慧汽車、物聯網、垂直升降無人機等19大領域的產業。這些都將影響兩岸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地位。 對此,兩岸不約而同分別啟動產業轉型升級的「中國製造2025」,以及「生產力4.0」新戰略,自然也開啟兩岸在「工業4.0」議題上進行合作的可能。但探究兩岸產業合作的可行性,隨著近年來兩岸產業直接競爭與替代現象益加明顯,大陸企業公開宣示併購我半導體設計公司,以及大規模對半導體、面板等高階主管和研發人才進行挖角的消息頻傳,都讓台灣各界擔心兩岸產業合作前景,甚至懷疑其必要性。因此,兩岸當局應擺脫既有的「招商引資」,或「形式主義」的傳統合作交流模式,重新思考在「工業4.0時代」前瞻性市場上的合作機會與可行策略。 四、政策建議 這次由兩岸最具產業代表性的工業總會與工業經濟聯合會,簽署「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」,針對大陸「中國製造2025」和台灣「生產力4.0」相關重點領域開展合作,探討協同創新與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,同時協商解決兩岸企業到對方投資營運面臨的問題,完善產業合作的發展環境,強化兩岸產業政策協調,實為一項好的開始。但是如何真正落實,仍有賴雙方政府展現誠意,提出能夠有效落實的方案,尤其需要著重下述三方面: 第一,為了大力採用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,加速實現新型工業化,11月初召開的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曾提出「共同倡議」,具體建議推動「兩岸工業4.0產業合作平臺」,以建構兩岸在智慧製造,以及綠色製造領域的協同創新合作模式;該倡議若能切實推動,將可運用大資料、雲計算和物聯網等資訊技術,針對兩岸企業的智慧製造與高值化需求,相互提供解決方案,如此即會有利於提高兩岸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,值得雙方主管機關予以支持推動。 第二,在智慧製造領域,為了結合雙方的力量,避免資源浪費、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,兩岸應該就未來工業升級發展之關鍵領域,如新一代資訊技術、智慧機器人等,搭建創新應用跨產業交流平臺,並善用兩岸創新資源,在關鍵技術、標準化體系、產品規格、新興應用與示範場域,進行共同研發與合作發展。 第三,目前台灣在綠色製程、綠色工廠和空汙、水汙、有害廢棄物等處理設備及操作管理方面,具有豐富經驗,並發展出許多可行的解決方案,為了達到「共贏發展」,彼此應該推動建立「兩岸綠色夥伴關係」,針對傳統行業綠色改造升級、發展綠色工廠、廢棄物處理等領域,進行交流,除了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外,同時也應該在法規制定、共同標準或產品規格制訂、標章的相互認證,以及綠色技術服務業的品質認定等方面,進行合作,以完善綠色製造的發展環境。 (來源/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03期) 【中央網路報】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本報特稿/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



房屋貸款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本報特稿-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-014500370--fi債務協商nance.html


B33965749642D7F2
arrow
arrow

    r79zn5pj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